首页 > 时政要闻

商洛:激发创新驱动力 点燃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3-06-03 09:03:40

近年来,商洛市科技局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人才主力、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主推”要求,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1家,启动“千名人才创新创业”重点项目30个,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上创新人才100多人,我市11名中青年人才,获评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成立于2016年的陕西环亚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含铜废料处理技术及设备研发的环保型新企业。据了解,该公司已成立环亚源稀贵金属研究所,并依托“秦创原”科创孵化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吸引集聚战略科技人才、创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建立人才供需数据库,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引进聘用技术型人才36人。

“我们联合西北矿业研究院、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商洛学院等科研院校100多名资深专家组建科研团队,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资源循环利用开发之路,持续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组建研发团队,专门进行课题研究、攻克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谈起企业搭上秦创原创新发展的快车,陕西环亚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竹林眼里闪烁着喜悦与坚定。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受理了74项专利,其中50项实用型专利、24项发明专利,并全面服务于入园企业的技术升级与发展。

刘玉龙是环亚源稀贵金属研究所的一员,担任西安、商洛等多个地市环保专家。研究所成立后,他和其他入驻研发人员致力于国家城市矿产资源化开发与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研发,为从各类金属工业废料中回收铜、金、银、铅、锌、锡、铂、钯等稀贵金属提供技术性服务。

刘玉龙说:“我将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当好商洛的‘环保员’,积极推介商洛,为商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性服务。”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市科技局还依托商洛高新区,建设省级秦创原协同创新基地,与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联动发展,带动科技人才交流基地、人才专家共享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共建西商“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目前,孵化创新创业团队32个、科创公司10家,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建成人才专家共享工作站1家。

走进丹凤安森曼酒庄葡萄基地,上万亩葡萄延绵不绝,美丽的产业风景如诗如画。

“每年4月,天气渐暖,温度回升,随着枝叶生长,花序逐步伸展,葡萄进入花序分离期至开花前后这一关键阶段。本月的葡萄生产管理应抓好芽梢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丹凤安森曼葡萄酒庄总工程师王宏安向记者介绍。

在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丹凤安森曼酒庄葡萄园避雨设施由原来的6亩扩大到了12亩,解决了秦岭南麓6—8月份连阴雨多对葡萄生长与成熟极为不利的自然缺陷,为酿造出更加优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葡萄酒产品打好原料基础。目前,葡萄园避雨设施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已完工并验收。

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

市科技特派员、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凌云是田间地头、产业基地的常客。这些地方不仅是王凌云和同事们开展科技帮扶的地方,更是开展技术创新的试验场。

为更加精准服务茶农,王凌云和同事们深入商南茶园,对接数字水肥一体化智慧茶园项目。面对当地种植管理落后传统茶园占比较大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改善。

王凌云说:“我们对前期的数据采集以及茶叶生长指标、品质指标的定期监测作了全面谋划。通过布设气象传感器、土壤传感器,为数字化茶园的升级奠定基础,借助遥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设备设施等给传统茶园赋能,助力商洛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市科技局协调国家和省市三级科技特派团,35个产业技术指导组,600多名专家人才,开展科技服务等活动345场次,示范推广新技术75项,转化应用科研成果55个,培训“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实用技术人员31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加快创新型商洛建设,让想干事者有舞台。以秦创原平台为牵引,对标“三器”,布局建设商洛高新区、山阳高新区、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3个“立体联动孵化先行示范基地”,柞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丹凤工业集中区、镇安工业集中区3个“成果转化先行示范基地”,商洛经开区、商州工业集中区、商南经开区3个“两链融合先行示范基地”,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