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商州区:探索“4434”新体系创新市域治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1-11-29 18:20:26

社区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加强社区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探索建立“4434”体系,创新市域治理新模式,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健全“四级联动”组织体系筑牢根基提能力

商州区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四级联动”领导体制,压实工作责任,拧紧城市基层党建“动力主轴”。

党委引领全域统筹。坚持区委管方向、抓全局,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的统筹谋划,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加强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党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同向发力。

联席会议横向辐射。街道充分利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吸纳派驻部门、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优化联席会议定期沟通、上下协同解决问题机制,共同协调解决驻地单位和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工作更加顺畅,服务群众更加有效。

组织延伸纵向到底。以城市社区为基础,吸收居民代表、社区片警和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国土、税务、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建立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实现问题在一线收集、在一线反馈、在一线解决,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网格管理精准发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区设置132个片区、529个网格,将居民小组、驻社单位、商业网点纳入网格单元,建立网格长、楼(栋)长、中心户长管理网络,让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精准有力、入深入细。

创新“四单管理”服务体系破解难题强效力

商州区全面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群众评单”管理,重点解决“民有所呼,谁来回应”治理难题。

网格“点单”明需求。设置网格长471名,畅通线上线下渠道,累计收集居民诉求4.3万条。深入开展诉求分析,“回复解释类”“转交办理类”诉求快速办结率达98%以上;重点对“受理自办类”需求进行梳理分析,统计需求数量,形成居民“需求清单”8300余份。

社区“派单”定任务。完善报到单位、党员与社区“供需”对接机制,对单位职能职责、工作优势和党员干部兴趣特长、服务意愿进行梳理,形成“供给清单”4200余份。社区将“供给清单”与居民“需求清单”按类别进行对接,形成“服务清单”2800余份,同服务主体沟通后,进行精准“派单”。

单位“接单”抓落实。服务主体对社区派发的“服务清单”进行确认,完成接单,同服务对象沟通联系,说明自身基本情况,了解对方具体需求,如约提供服务,“服务清单”办结率达95%以上。事务办结后,及时向“派单”社区(居民)反馈办理结果,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群众“评单”优服务。建立“评单”通报制度,由社区党组织每月对驻区单位、党员干部“报到”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邀请“点单”群众、所在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对“接单”完成结果进行评议52次,并将评议结果在社区进行公示,同步反馈至“接单”单位,作为干部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干部多接单、接好单。做好“四单”管理的同时,建强26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两厅两堂三中心三点五室”,推行延时、预约、代办等服务,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6万次。

完善“三治共促”工作体系增强实效添活力

商州区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作用,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推行“居民说事堂”“我对党有话说”“我的脱贫故事”“庭院故事会”等,由居民代表、社区干部等共同参与。今年已组织“居民说事堂”等650多次,协商解决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850多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全面推行楼长制,覆盖楼宇总数的90%,着力创建“一家有事全楼忙、一家有难全楼帮”的文明楼、示范楼。

注重“德治”先导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建立“家风馆”“和为贵”调解室,开展家风教育150场次,调解各类纠纷480件,举办道德讲堂260场次,“小板凳”宣讲活动320场次,举行“艾香端午邻里和”等活动110场次,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社区一民警”制度,选聘26名律师担任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制宣讲活动。选派26名民警联系社区、包抓网格,推动警力集聚一线、化解矛盾。开展“零信访、零事故、零发案”社区创建,“零上访”社区达到95%,“零事故”街道社区实现100%。

强化“四重支持”保障体系齐抓共管聚合力

商州区坚持以街道体制改革为统领,完善“六共”机制,壮大社区力量,夯实治理基础,强化支持保障。

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抓实街道体制改革,持续为街道赋能增效。统筹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等内设机构6个、党群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3个,4个街道办事处共设置行政编制128名,全额事业编制159名;健全权责统一、条块分工、考核评价机制,赋予街道统筹协调、综合指挥、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等职权,着力解决权责不统一、“小马拉大车”等问题。

完善“六共”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政治理论共学、堵点难点共商、优势资源共享、党员队伍共建、实践活动共办、服务治理共推机制,通过社区搭建管理、服务、学习、交流平台,采取“大带小、强带弱”方式,发挥党建联盟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场地、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各类组织发展党员,孵化党组织,做大城市基层党组织“朋友圈”,把城市基层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凝聚在一起,形成党员“关系在支部、活动在一线、奉献在岗位”良好局面。

壮大社区工作力量。推动24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4388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建立党员突击队58支,组建“管得宽”“一家亲”“安居乐”等便民服务志愿队38个,实施共建项目300多项,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1200多个。

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强化经费保障,明确社区、小区经费拨付管理使用标准,每个社区每年保障公用经费5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0.5万元,每个小区党支部每年保障党建工作经费2万元。


点评: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徐月高  中国组织人事报社总编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重要基础。社区治,则民心顺;社区安,则市域稳。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坚持大抓基层导向,突出“社区”这个重点,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创新市域治理路径,书写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商州答卷”。

一是加强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坚强保证。商州区委坚持管方向、抓全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强化“四级联动”领导体制,完善议事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横向辐射、组织延伸纵向到底,建立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体;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入深入细,打通“神经末梢”,贯通网格管理,解决“最后一百米”问题。由于采取这些得力措施,从而拧紧了城市治理的“动力主轴”,使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从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了城市治理优势。

二是健全制度。没有制度,工作做不起来。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做强做活城市基层治理,离不开制度的依托和机制的支撑。商州区着力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持续为街道赋能增效,突出主责主业,告别“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完善治理机制,坚持“共学、共商、共享、共建、共办、共推”,采取“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方式,构建党建联盟,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壮大治理资源;全面推行楼长制,深化细化小区和网格管理,更好地把自治、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创新推行“四单管理”服务制度,坚持“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群众评单”,解决了“民有所呼,谁来回应”的治理难题。这些制度创新,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顺应了居民群众的需求,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是强化保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沉。要树立“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基层干、一切围着基层转”的理念,强化基层基础,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商州区在城市治理中注重壮大社区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社区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比如,推动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建立党员突击队,组建便民志愿服务队,这些对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无疑是一个有力补充;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社区一民警制度”,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强化经费支持,明确社区、小区经费拨付管理使用标准,保障每个社区必要的公有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建工作经费等;建强26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两厅两堂三中心三点五室”,进一步完善阵地布局,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